最近大家都在討論蘇軾生平事跡200字_蘇軾生平事跡相關的事情,對此小編也是非常的感應興趣,那么這件事具體又是怎么回事呢?下面就是小編搜索到的關于蘇軾生平事跡200字_蘇軾生平事跡事件的相關信息,我們一起來看看吧!
1、一、書 香 世 家蘇軾,字子瞻,自號東坡居士。
(相關資料圖)
2、眉州眉山 (今四川眉山縣)人。
3、生于北宋中期,仁宗景佑三年十二月十九日,卯時 (午前六時),出生于書香門第,其父蘇洵是著名的文學家,他志在科舉,但懷才不遇。
4、蘇軾的父親蘇洵一輩子沒做過什么特像樣的官,他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,是北宋有數(shù)的大散文家。
5、蘇洵對他這兩個兒子要求是非常嚴格的,父親蘇洵的言傳身教,使得蘇軾既接受了正規(guī)而良好的文化藝術的熏陶,同時也賦予了他不拘禮教、開拓進去的卓然之氣,與此同時,來自母親程氏的教育也對蘇軾的成長至關重要。
6、蘇軾道觀私塾里度過童年,蘇軾在天慶觀的私塾里讀了三年,由于蘇軾從小天資聰穎,十歲時母親教他后漢書,在母親教導下進步非??臁?/p>
7、 年少輕狂 蘇東坡少年時讀了一些書,因為聰慧,常得到師長贊揚。
8、頗為自負地在自己房前貼了一幅對聯(lián):“識遍天下字,讀盡人間書。
9、” 后一白發(fā)老嫗持一深奧古書拜訪蘇軾,蘇軾不識書中的字,老嫗借此婉轉(zhuǎn)批評了蘇軾,于是蘇軾把對聯(lián)改為“發(fā)憤識遍天下字,立志讀盡人間書”,用以自勉,從此傳為佳談二、 應 試 及 第嘉祐元年(1056年),虛歲二十一的蘇軾首次出川赴京,參加朝廷的科舉考試。
10、翌年,他參加了禮部的考試,以一篇《刑賞忠厚之至論》獲得主考官歐陽修的賞識,卻因歐陽修誤認為是自己的弟子曾鞏所作,為了避嫌,使其只得第二。
11、嘉祐六年(1061年),蘇軾應中制科考試,即通常所謂的“三年京察”,入第三等,為“百年第一”,授大理評事、簽書鳳翔府判官。
12、后逢其父于汴京病故,丁憂扶喪歸里。
13、熙寧二年(1069年)服滿還朝,仍授本職。
14、他入朝為官之時,正是北宋開始出現(xiàn)政治危機的時候,繁榮的背后隱藏著危機,此時神宗即位,任用王安石支持變法。
15、蘇軾的許多師友,包括當初賞識他的恩師歐陽修在內(nèi),因在新法的施行上與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見不合,被迫離京。
16、朝野舊雨凋零,蘇軾眼中所見,已不是他二十歲時所見的 “平和世界”。
17、三、出 任 鳳 翔嘉佑六年十一月十九日,蘇軾出任簽書鳳翔府判官事 ,離開父親和弟弟,蘇轍一路送到京都外城鄭新門才與兄長道別。
18、任職期間,鬧過的水災和旱災,都得到很好的處理。
19、但疲乏的工作加上官場的你爭我斗,蘇軾漸漸感到無比的憂戚。
20、終于在英宗治平二年(1065)冬,鳳翔的任期屆滿,蘇軾迫不及待的奔回父親及弟弟居住的都城開封。
21、不料第二年他妻子死了,不到一年,父親去世,帶著沉重的心情,蘇軾乘船運送父親及妻子的靈柩回故鄉(xiāng)眉山。
22、四、王 安 石 變 法熙寧元年,神宗即位,服父喪期滿的蘇軾在繼室王氏的陪同下離開故鄉(xiāng),第二年出任監(jiān)官誥院。
23、此時宋神宗為重建面臨困境的國家財政,任用王安石為相,推行新法。
24、蘇軾由于有不同的政治思想,受到排擠。
25、 熙寧四年(公元1071年),年方36歲的蘇軾落敗,被迫請調(diào)杭州 (今浙江省杭州市),心中不免有些難過及挫敗感。
26、蘇軾在辦完公務后,一得空便四處游玩,以解煩憂。
27、結識了許多知交,也作了不少優(yōu)秀詩歌。
28、如著名的《飲湖上初晴后雨》、《六月二十七日于望湖樓醉書》等。
29、政治上的挫敗反而促使東坡體驗了更豐富的人生,開拓了一片更寬廣的文學領域。
30、熙寧七年(1074),蘇軾自愿調(diào)任密州 (今山東省諸城縣),因那兒離蘇轍任職的濟南很近。
31、也在密州作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文學名作如《超然臺記》、《水調(diào)歌頭 - 中秋懷子由》、《江城子 - 密州出獵》五、烏 臺 詩 案后來蘇軾被調(diào)任到徐州 (今江蘇省銅山縣)、湖州 (今浙江省吳興縣)。
32、神宗元豐二年(公元1079年)時,在他移任湖州的第三個月的一天,,一位朝廷欽差,為了要討好王安石,把蘇軾捉拿進京,指稱他誹謗朝廷,請皇上下令司法官員判他的罪。
33、不久蘇軾就被送入獄中,這就是著名的“烏臺詩案”。
34、案子轟動一時,除湖、杭州等地的百姓請和尚念經(jīng)為他祈福,許多賞識他的官員都舍身挽救,加上神宗原本就喜愛他的文學,生病的曹太后為他說情,最后只定 “譏諷政事”之罪。
35、后受皇帝恩賜,判他流放黃州,免于一死。
36、官場失意的蘇軾舉家來到湖北,面臨無錢、無房又無糧的流放生活,蘇軾將怎樣擺脫窘迫與困境?長江邊的小編黃州雖然是蘇軾仕途上的低谷,卻成了蘇軾文學創(chuàng)作的圣地。
37、在走出了心靈的陰霾之后,蘇軾在長江邊的赤壁吟誦出了響徹千古的《念奴嬌?赤壁懷古》,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的豐碑。
38、六、流 放 黃 州元豐三年(公元1080年),蘇軾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,初到黃州,衣食住行都成問題。
39、后來自力更生,開荒種地。
40、在平淡地生活中找到喜悅,并堅定要艱險、樂觀地在人生坎坷的道路上前進。
41、一年后,蘇軾在東坡旁筑了一間書齋,命名其為「東坡雪堂」,從此自號“東坡居士”。
42、文章無論在思想還是在題材上都有了擴展。
43、如 《前赤壁賦》, 《念奴嬌 - 赤壁懷古》、《后赤壁賦》等,此時的蘇軾在文學藝術的造詣上已達極高的境界 !元豐七年,神宗下令蘇軾離開黃州,改授汝州 (今河南省汝南縣) 團練副使。
44、旅途中曾遇王安石,二人雖有不同政治簡介,卻談得非常投機,王安石對他評價極高。
45、 蘇軾被貶黃州的時候,有著名的《豬肉頌》打油詩:“黃州好豬肉,價錢等糞土。
46、富者不肯吃,貧者不解煮。
47、慢著火,少著水,火候足時它自美。
48、每日起來打一碗,飽得自家君莫管。
49、”這里的“慢著火,少著水,火候足時它自美”,就是著名的東坡肉烹調(diào)法了。
50、蘇東坡后來任杭州太守深受百姓愛戴。
51、而這“東坡肉”也跟著沾光,名噪杭州,成了當?shù)氐囊坏烂肆恕?/p>
52、七、元 佑 更 化元豐七年,蘇軾恢復名譽,被起用為登州 (今山東省蓬萊縣)知事,不到十天,受朝廷之召出任禮部郎中。
53、12月調(diào)回京都開封,任起居舍人。
54、元豐八年(公元1085年)三月,神宗崩逝,10歲的哲宗登基,逐次廢除新法。
55、新法派被排斥。
56、昔日重臣重新掌政。
57、史家稱為「元佑更化」。
58、元佑元年(1086),蘇軾晉升為中書舍人、翰林學士、知制誥,同時兼任侍讀。
59、但此時的蘇軾已對做官沒有興趣了。
60、對王安石及新法的認識使他對新法有保留一件,保守派的人便說他是王安石的新法派了;新法派又不把他當作自己人,所以東坡便變成夾縫里的人物。
61、元佑四年,蘇軾擺脫派閥之爭,請調(diào)轉(zhuǎn)任杭州知事。
62、蘇軾在知事任內(nèi)修筑了西湖蘇堤。
63、元佑六年又奉召出任翰林學士承旨,并兼任侍讀,但遭排斥,不到幾個月又被調(diào)任穎洲(今安徽省阜陽市)知事。
64、離開朝廷,次年轉(zhuǎn)任揚州(江蘇省陽州市)知事。
65、元佑七年(公元1092年)九月,蘇軾又被召回朝廷,出任兵部尚書,十一月晉升為禮部尚書,此即蘇軾從政的最高職位。
66、八、南 行 千 里晉升高位后,受到的黨派攻擊也越來越多,郁郁不樂的蘇軾請奏調(diào)任江南,末獲批準。
67、繼室王氏又去世。
68、元佑八年九月,出任定州(今河北省定縣)知事。
69、同月,太皇太后高氏崩逝。
70、「元佑更化」宣告結束。
71、18歲的哲宗開始親政,重新推行新法。
72、紹圣元年(公元1094)四月,59歲的蘇軾被指稱誹謗朝廷,貶為嶺外英州 (廣東省英德縣)知事,六月在轉(zhuǎn)任英州的途中 (都還沒到呢 !)又受命流放惠州 (今廣東省惠州市)。
73、在惠州的兩年中,蘇軾生活困窘,有時連釀酒的米也沒有,吃菜也靠自己種。
74、可是蘇軾這一輩子,對磨難早就習慣了;對這一切安之若素,覺睡得還是那么香甜。
75、朝廷奸人仍不罷休,蘇軾被放逐到自古所說的天涯海角 - 儋州。
76、在儋州,蘇軾一貧如洗,他一邊讀書,讀他最愛讀的柳詩和陶詩 (他也只帶了這兩本書),作詩自娛;結交平民朋友,生活雖然凄苦,但深具特色又有內(nèi)涵的蘇軾,仍然超然灑脫,自得其樂。
Copyright @ 2015-2022 華中晚報網(wǎng)版權所有 備案號: 京ICP備12018864號-26 聯(lián)系郵箱:2 913 236 @qq.com